3月15日,我第二次减仓基金
2007-3-16
2月15日,我把利润抽取了一半出来,27日大跌后,又陆续加了一半回去.心不够狠,应该全部加回去的,这样涨回来的速度也快些.
昨天,居然是继上个月减仓刚好一个月,我看收益恢复得有七成了,又把利润提取了一部份.今天小跌一下,计划如果今起累计跌个3%-5%的话(阴跌,我所不愿),就重新加仓,如果涨起来心里更喜.
起初我并不想这样做波段的.但自1月31日以来,收益就没再增加过,心有不甘,计划着拿一小部分来试着做做波段.而且现在连广发首页摘录的文章也不那么反对做波段了,只是说注意成本.其实基金做波段比股票容易,而且费用也低,特别在广发,股基转货基再转股基,这个过程只收一道赎回费.在易方达,虽然申购费才0.3%,股基之间互转不收费,但如果股基转货基再转股基,先收赎回费,再收申购费,加起来要0.8%,稍高了一些.
我寻思着,再长线持有,都不能呆呆地这样持着不做任何变动.我买广发基金已经3个半月了,2月15日动了广小的收益,3月15日动了广优的收益,而且只是转到货基,两三个月调整一下,应该是正常的吧.
不在一定时期作调整,这应该是不科学,等于认为股市只涨不跌,很明显是违反事物发展规律的.我大部份资金是长线随波逐流,用很小一部份作波段.这应该不算违反我长期持有的承诺了.而且踏空只是赚多赚少的问题,我不介意.打个比方说,就象一个有一条档线的木桶,水满过档线了就舀出放在安全的地方,再满再舀,如果水掉到档线下面,我就往水桶添水,直至达到档线.
Friday, March 16, 2007
Sunday, March 04, 2007
推荐一种简单看大盘的判断方法
转贴自-蔚然成风
1. 假定昨天收盘指数为2800点,今天低开后,40分钟内大盘指数超过2800点以上,大盘就会收阳。
2. 大盘高开,40分钟后,指数在2800点以上,收盘可能带影线。
3. 大盘开盘后40分钟,指数始终在高开点上放,今天大盘也会收阳。
4. 大盘平开,40分钟后,大盘指数超过2800点以上,大盘今天就会收阳。
以此类推,若反之,大盘就会收阴。
(我认为这个方法看盘有道理.关键就是在于人的心理,可能头40分钟是静观期,股民过了这40分钟心理就会有变化了,也就开始有行动了. 当然大市之不可预测也就在于这头40分钟本身也是变幻不确定的,上面举了4种收阳的可能情况,加上反之亦然的情况就有八种了,再加上持平的情况,那就有9种了. 另外也可能不是40分钟,而是30分钟或其他别的.所以变化因子更多了.)
1. 假定昨天收盘指数为2800点,今天低开后,40分钟内大盘指数超过2800点以上,大盘就会收阳。
2. 大盘高开,40分钟后,指数在2800点以上,收盘可能带影线。
3. 大盘开盘后40分钟,指数始终在高开点上放,今天大盘也会收阳。
4. 大盘平开,40分钟后,大盘指数超过2800点以上,大盘今天就会收阳。
以此类推,若反之,大盘就会收阴。
(我认为这个方法看盘有道理.关键就是在于人的心理,可能头40分钟是静观期,股民过了这40分钟心理就会有变化了,也就开始有行动了. 当然大市之不可预测也就在于这头40分钟本身也是变幻不确定的,上面举了4种收阳的可能情况,加上反之亦然的情况就有八种了,再加上持平的情况,那就有9种了. 另外也可能不是40分钟,而是30分钟或其他别的.所以变化因子更多了.)
Saturday, March 03, 2007
历年两会行情红绿灯
证券时报记者万鹏
目前,又到一年一度的两会期间,考虑到“两会”期间有可能出台一些有关资本市场的政策措施,市场每逢“两会”期间总会表现的极为谨慎。不过,通过对历年三月份大盘走势的统计可以发现,这种担心似乎有所多余,因为,自中国股市诞生以来经历的16个两会行情中,10次都是上涨的,下跌的仅有6次,大幅下跌的更是只有4次,统计显示,上证指数1991年至今共经历了16个“两会”,如果以整个3月份的行情来衡量,16年中三月份月K线表现为下跌的共有6次,其中,跌幅超过1%的仅有4次,且3次都发生在1995年之前的4年中。
而从1995年到2004年的10年间,上证指数的仅在2004年3月份出微跌0.09%,其余年份的3月份无一例外以阳线报收,其中,1995年大涨17.78%,1997年大涨18.68%,1999至2002年的涨幅均在5%左右。
2005年3月,中国股市受股权分置改革、大型国有银行改制上市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进入一轮新的下跌周期,当月,上证指数以1305.25点开盘,最终报收1181.24点,大跌9.55%。不过,时隔两个多月后,中国股市就迎来的前所未有的大牛市,这个“黑三月”也被证实为“黎明前最后的黑暗”。
2006年3月,股权分置改革正步入攻坚阶段,不少投资者对股改的实际效果以及股改的成功仍抱观望态度,而时值两会期间,这种观望态度表现的更为明显,当月,上证指数也微幅下挫了0.056%。不过从此之后,市场就从恢复性上涨,进入了大幅涨升阶段,一年之后,股指不仅越过2245的前期高点,而且一度占上3000点大关。
今年春节过后,股指出现显著调整,市场被一片恐慌的气氛所笼罩,3月的“两会行情”如何演绎自然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从“红三月”的历史经验来看,2007年这一规律继续上演的可能性仍较大。
一方面,市场在经历了2月底的调整之后,估值水平得到显著的修复,特别是一些大盘蓝筹股,自1月份以来就已提前展开调整,目前股价的吸引力逐步显现,随着年报的陆续披露,这些个股在“业绩浪”及“估值洼地”两大因素的带动下,有可能卷土重来,重返升途。
另一方面,在目前流动性十分充裕的大背景下,场外资金必然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入市意愿不可能压抑太久,不排除在两会期间或者两会结束后便再度涌入,从而推动股指展开新一轮上扬行情。
最后,温家宝总理本周在《求是》杂志上发表的题为《全面深化金融改革 促进金融业持续健康安全发展》的文章明确指出,今后时期金融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推动金融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两会行情定下了主基调———平稳、健康。
目前2007年3月份已经过去了两个交易日,上证指数共下挫了1.72%,一旦“红三月”再次上演,股指收复失地,投资者就有望收到一个较为丰厚的红包,我们期待着!
目前,又到一年一度的两会期间,考虑到“两会”期间有可能出台一些有关资本市场的政策措施,市场每逢“两会”期间总会表现的极为谨慎。不过,通过对历年三月份大盘走势的统计可以发现,这种担心似乎有所多余,因为,自中国股市诞生以来经历的16个两会行情中,10次都是上涨的,下跌的仅有6次,大幅下跌的更是只有4次,统计显示,上证指数1991年至今共经历了16个“两会”,如果以整个3月份的行情来衡量,16年中三月份月K线表现为下跌的共有6次,其中,跌幅超过1%的仅有4次,且3次都发生在1995年之前的4年中。
而从1995年到2004年的10年间,上证指数的仅在2004年3月份出微跌0.09%,其余年份的3月份无一例外以阳线报收,其中,1995年大涨17.78%,1997年大涨18.68%,1999至2002年的涨幅均在5%左右。
2005年3月,中国股市受股权分置改革、大型国有银行改制上市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进入一轮新的下跌周期,当月,上证指数以1305.25点开盘,最终报收1181.24点,大跌9.55%。不过,时隔两个多月后,中国股市就迎来的前所未有的大牛市,这个“黑三月”也被证实为“黎明前最后的黑暗”。
2006年3月,股权分置改革正步入攻坚阶段,不少投资者对股改的实际效果以及股改的成功仍抱观望态度,而时值两会期间,这种观望态度表现的更为明显,当月,上证指数也微幅下挫了0.056%。不过从此之后,市场就从恢复性上涨,进入了大幅涨升阶段,一年之后,股指不仅越过2245的前期高点,而且一度占上3000点大关。
今年春节过后,股指出现显著调整,市场被一片恐慌的气氛所笼罩,3月的“两会行情”如何演绎自然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从“红三月”的历史经验来看,2007年这一规律继续上演的可能性仍较大。
一方面,市场在经历了2月底的调整之后,估值水平得到显著的修复,特别是一些大盘蓝筹股,自1月份以来就已提前展开调整,目前股价的吸引力逐步显现,随着年报的陆续披露,这些个股在“业绩浪”及“估值洼地”两大因素的带动下,有可能卷土重来,重返升途。
另一方面,在目前流动性十分充裕的大背景下,场外资金必然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入市意愿不可能压抑太久,不排除在两会期间或者两会结束后便再度涌入,从而推动股指展开新一轮上扬行情。
最后,温家宝总理本周在《求是》杂志上发表的题为《全面深化金融改革 促进金融业持续健康安全发展》的文章明确指出,今后时期金融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推动金融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两会行情定下了主基调———平稳、健康。
目前2007年3月份已经过去了两个交易日,上证指数共下挫了1.72%,一旦“红三月”再次上演,股指收复失地,投资者就有望收到一个较为丰厚的红包,我们期待着!
不入股市永远不会有亏损的风险,但会冒一辈子贫困的风险
猪年到来之际,有以下几点想法与读者分享:
1.坚定不移地以经济理论,尤其是西方经济学中的"宏观经济学"(如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为武器来研究股市。
2.注意研究日本、韩国、中国台湾本币升值对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影响,注意当时他们每一个阶段的具体政策,包括汇率升值、利率、准备金率及与股市之间关系等。
3.注意研究学习彼得·林奇、马柯维茨、巴菲特、索罗斯等大师的投资理念及手法。
4.注意学习中国股市投资高手的理念及手法,他们确实很成功。最近广州即将出版我主编的新书《中国巴菲特》,汇总了林园、殷葆华、石开、X先生、陈钢、金脉、叶国英、文兴、应健中等等高手的经验文章,将在2月底出版。他们的经验太宝贵了,令人感叹不止。
5.坚持以基本分析为主,技术分析为辅。坚定不移地看好中国经济、中国股市;尤其看好其中的大盘蓝筹股及高成长性有实质性题材的中小盘股。
6.坚持"熊市不抢反弹,牛市不做回挡。"选择有潜力的好股,高抛低吸。
7.实际上不存在绝对的所谓"八·二"与"二·八"现象。在流动性过剩等促成的牛市中,只要稍有题材就会涨。开放式基金愿意进出大盘蓝筹股。而私募基金与中小股民愿意进出中小盘股。因此,每一板块都会此起彼伏地一浪一浪向前进。
8.注意在"两代会"之前和之中,大盘蓝筹股应该会受到合理的压抑,以免授"泡沫论"者以话柄。宁可跌一些,也不要再狂涨了。
9.不要借钱炒二手股。
10.新入市者不宜满仓。要有风险与亏损意识。
11.无论股市风险有多大,都要坚定买一点。因为第一,中国经济在高速增长;第二,人民币升值的空间及时间还较大较长;不分享此段时间股市的丰硕成果是可惜的,将来涨高回落时却可能会一起承担下跌时的萧条及痛苦。第三,不入股市永远不会有亏损的风险,但会冒一辈子贫困的风险。(作者 谢百三 复旦大学金融与资本市场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1.坚定不移地以经济理论,尤其是西方经济学中的"宏观经济学"(如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为武器来研究股市。
2.注意研究日本、韩国、中国台湾本币升值对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影响,注意当时他们每一个阶段的具体政策,包括汇率升值、利率、准备金率及与股市之间关系等。
3.注意研究学习彼得·林奇、马柯维茨、巴菲特、索罗斯等大师的投资理念及手法。
4.注意学习中国股市投资高手的理念及手法,他们确实很成功。最近广州即将出版我主编的新书《中国巴菲特》,汇总了林园、殷葆华、石开、X先生、陈钢、金脉、叶国英、文兴、应健中等等高手的经验文章,将在2月底出版。他们的经验太宝贵了,令人感叹不止。
5.坚持以基本分析为主,技术分析为辅。坚定不移地看好中国经济、中国股市;尤其看好其中的大盘蓝筹股及高成长性有实质性题材的中小盘股。
6.坚持"熊市不抢反弹,牛市不做回挡。"选择有潜力的好股,高抛低吸。
7.实际上不存在绝对的所谓"八·二"与"二·八"现象。在流动性过剩等促成的牛市中,只要稍有题材就会涨。开放式基金愿意进出大盘蓝筹股。而私募基金与中小股民愿意进出中小盘股。因此,每一板块都会此起彼伏地一浪一浪向前进。
8.注意在"两代会"之前和之中,大盘蓝筹股应该会受到合理的压抑,以免授"泡沫论"者以话柄。宁可跌一些,也不要再狂涨了。
9.不要借钱炒二手股。
10.新入市者不宜满仓。要有风险与亏损意识。
11.无论股市风险有多大,都要坚定买一点。因为第一,中国经济在高速增长;第二,人民币升值的空间及时间还较大较长;不分享此段时间股市的丰硕成果是可惜的,将来涨高回落时却可能会一起承担下跌时的萧条及痛苦。第三,不入股市永远不会有亏损的风险,但会冒一辈子贫困的风险。(作者 谢百三 复旦大学金融与资本市场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一位私募基金经理不得不说的心里话
前一段记者和一位基金经理聊天,他的一句话让让记者大吃一惊:"散户不灭天理难容"。在接下来的谈话中记者才明白了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散户固有的思路如果不能跟上主流的步伐,那你只有叹息自己不赚钱份了。下边就是这位基金经理的心里话:
我实在忍不住了,想对各位散户朋友说说几句心里话,但愿能对投资者的不断成熟、与时俱进有所贡献。
自我介绍一下,本人现任一只小基金的经理,以前曾在证券公司做过研究员和投资经理。做研究员期间曾多次到营业部做投资报告(股评),因此,对投资者尤其是散户朋友非常熟悉。
我很悲哀。市场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为什么散户朋友还是坚持那么老的思维呢?老思维表现在:仍然认为股市上是"庄家"与"散户"在争斗,在"博傻",在相互"欺骗"和"利用",以为通过对"K线"和各种技术指标的"研究"就能"战胜"那些"庄家"。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技术指标管用吗?也许短线操作有点用,我有时也会看看。但对于所谓的"筹码分布"问题,必须明确地认识到对于长期走势已完全没有意义。因为"筹码分布理论"的前提条件是价格的记忆功能,而在价值投资理念逐步主导市场的情况下,这个前提条件已被彻底颠覆了。
我很痛苦。巴菲特曾说过,"有些人宁愿死,也不愿思考"。价值投资理念就那么难以树立吗?难道F10里全部是欺骗吗?难道好公司不等于好股票吗?不用读那些研究员的报告,只需通过你自己的亲身体验,就能看出来,不少上市公司将成为我国乃至世界上的顶级公司,尤其是在制造业里,这样的公司很多。
相信股民朋友对基金也有所了解。基金是"庄家"吗?我认为根本不是,他们是遵循价值投资理念的,因为他们要"活得更长"。"抱团取暖"的现象其实不难理解,没有那么多好股票可买啊。
各位散户朋友都喜欢自己操作,甚至把股市投资作为自己的"职业"。投资作为一种乐趣,当然非常好,我自己就是这样,但目的还是为了赚钱吧。那么,比较一下投资收益率吧,如果今年以来你的收益率已经超过了80%,那该祝贺你,这与基金投资收益率的平均值差不多。如果没有超过甚至亏损呢,那你该反思了吧?我对朋友们的建议是,一半资金自己操作,享受自己投资的乐趣,另一半则不妨交给一只好基金。或者是全部自己操作,但其中一半是指数化操作,例如选择50ETF或者180ETF等ETF产品,300LOF也可以,但流动性稍差。境外市场的实践证明,从长期看,主动型投资的收益率低于被动型指数化投资,尤其是在牛市中。
对于绝大部分投资者来说,猜测指数走势没有任何意义,从长期看,猜中的概率小于50%。严格的市场分析是"从上至下"与"从下至上"的结合,现在既然是牛市,"从上至下"就可以免了,你只要去认真找好公司就可以了。千万别从K线图中找,那会严重误导你的。推荐一个简单的办法,可以去看看网站上公布的各研究员(当然是比较好的研究员)对某些公司的赢利预测,然后自己算算。如果你心里"有底"的话,K线走势还重要吗?这样的"底"难道不比所有技术分析更加有效吗?
我实在忍不住了,想对各位散户朋友说说几句心里话,但愿能对投资者的不断成熟、与时俱进有所贡献。
自我介绍一下,本人现任一只小基金的经理,以前曾在证券公司做过研究员和投资经理。做研究员期间曾多次到营业部做投资报告(股评),因此,对投资者尤其是散户朋友非常熟悉。
我很悲哀。市场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为什么散户朋友还是坚持那么老的思维呢?老思维表现在:仍然认为股市上是"庄家"与"散户"在争斗,在"博傻",在相互"欺骗"和"利用",以为通过对"K线"和各种技术指标的"研究"就能"战胜"那些"庄家"。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技术指标管用吗?也许短线操作有点用,我有时也会看看。但对于所谓的"筹码分布"问题,必须明确地认识到对于长期走势已完全没有意义。因为"筹码分布理论"的前提条件是价格的记忆功能,而在价值投资理念逐步主导市场的情况下,这个前提条件已被彻底颠覆了。
我很痛苦。巴菲特曾说过,"有些人宁愿死,也不愿思考"。价值投资理念就那么难以树立吗?难道F10里全部是欺骗吗?难道好公司不等于好股票吗?不用读那些研究员的报告,只需通过你自己的亲身体验,就能看出来,不少上市公司将成为我国乃至世界上的顶级公司,尤其是在制造业里,这样的公司很多。
相信股民朋友对基金也有所了解。基金是"庄家"吗?我认为根本不是,他们是遵循价值投资理念的,因为他们要"活得更长"。"抱团取暖"的现象其实不难理解,没有那么多好股票可买啊。
各位散户朋友都喜欢自己操作,甚至把股市投资作为自己的"职业"。投资作为一种乐趣,当然非常好,我自己就是这样,但目的还是为了赚钱吧。那么,比较一下投资收益率吧,如果今年以来你的收益率已经超过了80%,那该祝贺你,这与基金投资收益率的平均值差不多。如果没有超过甚至亏损呢,那你该反思了吧?我对朋友们的建议是,一半资金自己操作,享受自己投资的乐趣,另一半则不妨交给一只好基金。或者是全部自己操作,但其中一半是指数化操作,例如选择50ETF或者180ETF等ETF产品,300LOF也可以,但流动性稍差。境外市场的实践证明,从长期看,主动型投资的收益率低于被动型指数化投资,尤其是在牛市中。
对于绝大部分投资者来说,猜测指数走势没有任何意义,从长期看,猜中的概率小于50%。严格的市场分析是"从上至下"与"从下至上"的结合,现在既然是牛市,"从上至下"就可以免了,你只要去认真找好公司就可以了。千万别从K线图中找,那会严重误导你的。推荐一个简单的办法,可以去看看网站上公布的各研究员(当然是比较好的研究员)对某些公司的赢利预测,然后自己算算。如果你心里"有底"的话,K线走势还重要吗?这样的"底"难道不比所有技术分析更加有效吗?
两税合一
人大召开在即,中外企业“两税合一”批准在即,企业从33%的税下降到25%,构成重大利好。
去年,人们把这一条利好都说烂了,到今天好象因为跌跌不休,都忘记了.我想过几天,人大真的要开幕批准了,一登上头条,又重新激活人们对这条利好的向往和热情.
巴曙松:投资者不了解中国市场导致2.27股市暴跌
对话动机
2月27日,中国股市遭遇“倒春寒”。当日,沪指急挫268点,跌幅8.84%;深成指下跌797点,跌幅9.29%。亚欧股市也相继大跌。中国股市为何遭遇大跌?
亚欧股市下跌是否受中国影响?对此,本报专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巴曙松研究员。
背景资料
2月27日,沪指早盘以3048.83点开出,深成指早盘开于8620.86点。然而,开盘后不久,风云突变,沪指逐波下挫连续击破3000点、2900点和2800点三个整数关口,在2800点附近获得微弱支撑。最终,沪指收盘报收于2771.79点,下跌268.81点,跌幅8.84%;深成指报收于7790.82点,下跌9.29%.此外,沪深两市成交金额较前一交易日明显放大,沪市日成交金额超过1300亿元,两市总成交2006亿元,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从两市个股表现来看,沪深两市个股普跌局面可谓“惨烈”,包括ST、S股在内,跌停个股近1000只,红盘个股不足100只。
与此同时,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亚太指数和日本韩国股市均创8个月最大跌幅。截至北京时间2月28日18时41分,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亚太指数跌3.1%;日经指数收盘跌2.85%;韩国股市盘中跌幅一度深达4.2%,浦项制铁等倚重中国的个股跌势最大。澳大利亚股市创5年来最大单日跌幅2.7%.同时欧洲股市在早盘也继续跌势,但随后略有回升。截至北京时间2月28日20时20分,道琼斯欧洲Stoxx600指数下跌1.2%,盘中跌幅一度达2.2%,该指数2月27日下跌3%.
由这次大跌引发的对中国股市的五点反思
新京报:2月27日,A股市场暴跌超过百分之八,引发全球股市上演“黑色星期二”,包括港股、美股在内的主要市场跌势惨重。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巴曙松:A股市场如此大的跌幅,在全球金融市场上,都可以说是一次不小的“股灾”了。尽管我并不认为A股市场下跌是全球市场下跌的主要原因,但是至少是一个导火索。如果说,目前中国股市的规模还有限,参与的投资者还不是很多,所以如此大幅的下跌对于整个经济运行的影响还有限的话,那么,至少这次大跌给了我们反思中国股市的一个机会:1、目前中国A股的上市公司结构过于单一,甚至可以说有些畸形,如银行、证券和保险等金融类已经接近半壁江山,这种单一的上市公司结构与中国现实的经济结构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当金融类上市公司调整时,就会带动整个市场过大幅度的调整。
2、失真的指数放大了系统性风险。目前市场上广泛参照的上证综指,随着越来越多的大盘蓝筹的回归和上市,已经日益失真,除了原来新股上市当天记入指数的有意扭曲外,回归的大盘蓝筹中,可流通的股份比率不断降低,主要的大盘蓝筹一般在5%左右,这就为通过左右这些流通比率很低的大盘股来左右指数、进而影响整个公众的市场情绪提供了可能。这也是为什么进入2007年以来市场波幅显著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
3、缺乏多样化的风险对冲工具,会扩大市场波幅。因为没有股指期货等对冲工具,对于投资者来说,购买并期望股票价格上升是获利的唯一路径,市场在上扬过程中缺乏内在的对冲机制和制衡力量。
可以假定,如果中国股市有股指期货等对冲工具的话,可能在上扬的过程中,就会出现不小的调整力量来抑制过快的上扬,不会等到市场的市盈率上扬到接近40倍的时候,才忽然发现已经是一个需要调整的市场了。
4、娱乐化、缺乏专业精神的财经新闻体系。一个影响力日渐扩大的市场,一个参与者日益扩大的市场,需要专业、严谨的财经新闻报道体系、报道团队。但是,从引发2月27日市场暴跌的一些导火索新闻看,典型地显现出娱乐化、如同报道八卦新闻一样报道可能影响市场走向的新闻消息。
例如,被指责为导致市场下跌导火索的新闻之一是央行行长周小川在香港接受的记者采访,就流动性管理、资产价格等提出了十分重要的几个判断,稍微检索一下会议的召开时间就会发现,周小川行长参加会议接受采访的时间应当在1月上旬,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之后在转载和报道这则新闻时几乎没有作任何的判断和说明,结果被视为此次股市暴跌的导火索新闻之一。
又如我本人在2006年12月初在中央电视台的一次年终盘点会议上提及,2006年的2245点与5年前具有不可比性,表现在市场的运行机制、市盈率、平均股价等等方面,如果把现在的2245点与五年前相比,再扣除新股虚增的指数,实际上指数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高。这个会议的文字报道辗转被香港的一家媒体片断摘用,标题被简化为中国股指并不高。随后被国内某几家大型门户网站在股市已经上涨到3000点的时候,以醒目标题制作为中国当前股指并不高。
以娱乐化的风格来进行需要严谨分析的财经专业报道,如果这种风格不改变,如果财经报道的专业水准不提高,不仅会继续成为市场无端波动的导火索,媒体本身也会丧失公众的信任。
5、过于狭窄的投资渠道和投资产品选择,也是导致市场大幅波动的深层次原因。相对于庞大的银行储蓄来说,中国A股市场的规模显然是相当微小的,如果投资者的投资热情在财富效应等的引导下激发起来,即使一小部分储蓄转换到股票市场,都会推动市场的大幅快速上扬,此时央行所能够控制的流动性也好、银行所控制的贷款规模也好,实际上很难有效影响到这种转换。
如果中国的公众没有多样化的投资工具可供选择,依然还是目前或者是买房子投资、或者是买股票基金、或者是存银行这几种狭窄的选择的话,市场的大幅波动就难以避免,特别是在目前这种金融结构的转换阶段。
巴曙松:投资者不了解中国市场导致2.27股市暴跌
www.cnfol.com 2007年03月03日 16:02 新京报 郭哲
国际市场对中国市场、特别是中国金融市场缺乏了解
新京报:此次全球股市与A股市场联动如此明显,是哪些因素促成?
巴曙松:我认为此次联动,除了通常所说的经济金融体系的日益国际化推动之外,国际市场对中国市场的缺乏了解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中国的实体经济在全球经济中的影响力在不断提高,突出表现在不断上扬的国际贸易规模和直接投资规模,但是在金融市场上对于中国金融体系的影响则十分有限。
在当前的国际金融市场上,对于中国市场最有研究的,大概可以算是香港市场了。但是香港市场上,专门深入研究中国内地上市公司和金融市场的专职研究人员,不知道有没有100人?据我的了解,这些研究人员往往还要兼职进行市场推广等工作,真正进行研究的时间更少。连香港都是如此,何况其他一些远离中国市场的国际金融市场?
因此,那些对中国市场不了解的投资者,就会简单片面地作出判断:中国股市大幅下跌,一定是中国经济出现了类似1929年美国大萧条那样的重大变化,中国经济出现大幅下滑的话,必然冲击全球经济;中国股市的下滑,一定会导致投资者财富大幅缩水,影响到消费以及对全球资源的需求,所以连南非股市都受到影响。
因此,我认为中国A股的这种国际影响力,实际上反映了国际市场对中国市场、特别是中国金融市场缺乏了解的一个现实,在中国经济日益崛起、中国试图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市场的今天,增进国际市场对中国市场的研究和了解,是减少此类冲击的重要举措。
近期在关于中国股市的报道中,一个美国主流财经媒体的记者采访我,我花了很长的时间来向她解释什么叫做股权分置改革,股权分置改革为什么会促进市场效率提高,她说这是第一次听到这种解释,因为他们知道的一般是市盈率、市净率的波动。
此次A股的领跌并不就是所谓定价权的回归
新京报:以往A股走势与国际市场相对独立,更多人甚至认为A股是港股以及美股的影子市场。此次A股领跌,是否寓示着A股定价权开始逐步回归?
巴曙松:真正的定价权,来自对上市公司价值深刻准确的把握,来自有专业水准的投资者,来自有公信力的监管体系。定价权不应当是一种狭窄的本土情绪,不应当是一种不合乎市场估值规律的自恋。
A股要获得对中国公司的定价权,有待于中国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研究的深入,有待于整个上市公司素质的提高和监管能力的改善。
为什么全球优秀的高科技公司都愿意到NASDAQ上市?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个市场有专业的投资者,有大量运行不错的上市公司,有相对良好的监管,形成了一个集聚效应。从这个意义上说,NASDAQ才享受对高科技公司的定价权,所以中国的新浪、搜狐、百度才要远渡重洋到那里上市。
所以,我并不认为此次A股的领跌就是所谓定价权的回归。对于A股来说,能取得定价权的,可能是那些海外投资者、特别是香港投资者没有研究到、没有覆盖到的部分上市公司。
新京报:如果A股市场定价权逐步显现,将对全球资本市场未来格局产生何种影响?
巴曙松:全球资本市场之间的联系必然会日益紧密,不管这些个别的市场是否存在严格的、官方的外汇管制,因为全球化时代经济金融体系联系的渠道日益多样化,通过投资渠道、贸易渠道、乃至预期渠道,都可能会产生相互的影响。
一个理想状态的全球资本市场,应当是覆盖全球、可以24小时连续交易的大型资本市场网络,在这种统一的大平台上,不同国家之间的界限可能会趋于模糊,上市公司的业绩变得最为重要。这可能不是短期能够实现的目标,但是至少是一个方向。
中国经济从增量上看在全球经济中是一个大国
新京报:此次环球股市随A股巨幅下挫,到底是属于偶然事件?还是有其必然性?
巴曙松:我认为一方面是中国的实体经济对全球的影响力上升,全球投资者日益关注中国经济,在缺乏对中国股市了解的前提下,误把中国股市的此次调整视为中国经济出现重大衰退的信号;另外,我认为这也是国际市场,特别是以美国、香港为代表的国际市场在经历了较长时间的上涨之后,借势调整而已,这些市场本身也就有调整的客观要求。
新京报:有人认为此次全球股市随A股下挫,是由于担忧中国经济在宏观调控影响下将出现减速。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巴曙松:中国经济尽管从存量上还不是一个大国,GDP占全球的比重还较低;中国的资本市场在规模上也不大,占全球的比重也更低。但是,中国经济从增量上看在全球经济中是一个大国,中国经济的增量占到全球经济增量的相当比重,中国内地和香港的股市筹资规模在2006年超过了纽约,未来这种快速增长的趋势看来还会持续。中国的投资者也应当关注这种变化所带来的投资机会。
单一市场使投资者承担了更大的投资风险
新京报:随着全球资本市场联系日益紧密,对各国资本市场监管提出了新的挑战。监管者应如何适应这种新的市场形势?
巴曙松:在金融市场已经日益相互影响、日益全球化时,监管也必须全球化、一体化,避免出现监管真空和监管重叠。
新京报:全球股市这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将对投资者行为产生哪些影响?投资者应如何规避这种风险?
巴曙松:在全球化的时代,仅仅关注一个市场走向的投资者,不是一个合格的投资者,这种单一市场的局限,往往会使投资者承担更大的投资风险。例如,A股市场目前的调整,除了因为市场自身经历了1年多的上扬后内在需要调整之外,海外市场的调整也是重要的外部影响因素。投资者应当关注全球市场的走向,及其相互的影响。
对于市场的监管者来说,给投资者提供多样化、多渠道的投资工具,也有助于投资者化解这种全球市场互动带来的风险。例如,如果国内的投资者也能够通过便捷的方式投资海外市场,例如香港市场,投资者通过适当的市场分散和组合,加上多样化的风险管理工具,市场的波动风险有可能得到一定的控制。
(如果只是误传消息导致的回落大跌,那么为何要害怕? 只要不是因为经济基本面,外国热钱导致的大跌,这应该是一个绝好的逢低吸纳机会啊.为何要害怕,为何报纸上,媒体上都不是这样说呢?他们总是说一些很浅显的,已经出现的现象. 万绿丛中黄金闪,有待验证.毕竟只是新股民,只能以实践验证真理.)
2月27日(暴暴跌)-3月2日市况最容易理解的解读
转贴王国强老师的评论
下一步怎么走,还是要先看成交量,沪市周2大跌成交量1316亿,周三大涨成交量971亿,周四大跌成交量1077亿,今天上涨成交量758亿。很明显,昨天提出的上涨理由更加充分了,上涨量小,意味着上涨时多空分歧小,上档阻力小。当然光凭上档阻力小这一个理由并不能证明现在一定就要涨,所以我们还要进一步分析这几天的K线组合,周2的大跌快速破坏了均线系统,看空氛围由此而浓重可以理解,但经过周3的多头反扑,周4再次下跌时,虽然指数最低2760比周2的最低点2763还要低,但周4的成交量却比周2萎缩了20%,其实从这点上已基本可以看出,把周2、3、4这三天的K线组合当作下跌中继形态就已经很牵强了,当然这时候并没有走出方向,所以看空还可以理解,但敏感的人应该感觉到假如是中继下跌的话,就不应该再给多头时间,周5就该向下突破了,但是今天偏偏不跌反涨,那么又会有一部分空头动摇了。多空力量的对比就是这样此消彼涨的,随着越来越多的看空者对下跌中继形态不抱希望,相信大盘会很快涨起来,今天多空搏杀还不激烈,犹豫气氛还很浓厚,但行情都是在犹豫中上升的。当你看到成交量放大并大幅上涨,确信真的不用担心什么的时候,最好的布局时机却已经错过了。
(这篇评论是我看到的,对2月27日(暴暴跌)-3月2日市况最容易理解的解读.就等着验证吧.可惜啊.又看到上一篇博客写的:大涨回落的信号,可惜我却忘记了,甚至忘记了曾在这里留下博客.)
下一步怎么走,还是要先看成交量,沪市周2大跌成交量1316亿,周三大涨成交量971亿,周四大跌成交量1077亿,今天上涨成交量758亿。很明显,昨天提出的上涨理由更加充分了,上涨量小,意味着上涨时多空分歧小,上档阻力小。当然光凭上档阻力小这一个理由并不能证明现在一定就要涨,所以我们还要进一步分析这几天的K线组合,周2的大跌快速破坏了均线系统,看空氛围由此而浓重可以理解,但经过周3的多头反扑,周4再次下跌时,虽然指数最低2760比周2的最低点2763还要低,但周4的成交量却比周2萎缩了20%,其实从这点上已基本可以看出,把周2、3、4这三天的K线组合当作下跌中继形态就已经很牵强了,当然这时候并没有走出方向,所以看空还可以理解,但敏感的人应该感觉到假如是中继下跌的话,就不应该再给多头时间,周5就该向下突破了,但是今天偏偏不跌反涨,那么又会有一部分空头动摇了。多空力量的对比就是这样此消彼涨的,随着越来越多的看空者对下跌中继形态不抱希望,相信大盘会很快涨起来,今天多空搏杀还不激烈,犹豫气氛还很浓厚,但行情都是在犹豫中上升的。当你看到成交量放大并大幅上涨,确信真的不用担心什么的时候,最好的布局时机却已经错过了。
(这篇评论是我看到的,对2月27日(暴暴跌)-3月2日市况最容易理解的解读.就等着验证吧.可惜啊.又看到上一篇博客写的:大涨回落的信号,可惜我却忘记了,甚至忘记了曾在这里留下博客.)
Subscribe to:
Posts (Atom)